cover

58 忽必烈远征日本失利之谜 - 艺言艺语工作室

如无法下载或有错误,请刷新重试或点此 反馈 给我们
58 忽必烈远征日本失利之谜-艺言艺语工作室.mp3
[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09]元世祖忽...
[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0.09]元世祖忽必烈
[00:02.71]忽必烈是一千二百六十年到一千二百九十四年在位
[00:08.95]他的名字叫博尔之金
[00:11.21]忽必烈
[00:12.37]平吉思汗的孙子
[00:14.01]托雷的第四个儿子
[00:16.23]宪宗猛哥之地宪格
[00:19.31]人名英锐
[00:20.95]在位三十五年
[00:22.61]治理大国之众
[00:24.35]安顺四方之邦
[00:26.57]平定叛乱
[00:27.99]灭亡北宋
[00:29.27]订立年岁号
[00:30.46]建国大元
[00:32.48]改革了政体
[00:33.7]新建了都城
[00:35.4]他还明定皇楚
[00:37.6]加强集权
[00:38.88]他是病死的
[00:40.0]终年八十岁
[00:41.32]死后葬于其年骨
[00:43.98]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00:47.44]庙号世祖
[00:50.73]忽必烈远征日本失利之谜
[00:55.21]在日本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00:59.01]说的是啊
[01:00.17]神风在元朝时期曾两度的施威
[01:03.89]摧毁蒙古入侵者的战舰
[01:06.61]将日本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
[01:10.1]此后数百年当中
[01:11.84]日本人一直对神风顶礼膜拜
[01:15.36]兴起了大规模的拜神活动
[01:18.81]然而
[01:19.229996]科学最近发现却否定了这个传奇的故事
[01:23.75]近期发表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考古新发现指出
[01:29.87]拙劣的造船工艺和船体设计是导致蒙古舰队葬入渔腹的主要原因
[01:39.1]一二七四年
[01:40.44]忽必烈的第一次远征日本遇上了台风
[01:44.4]日本称是神风救了他们
[01:47.479996]历史记载
[01:48.96]一二七四年
[01:50.34]蒙古大汗忽必烈命丰舟精略使
[01:53.979996]新都高丽军民总管洪查利以九百艘战船
[01:59.82]一点五万名士兵远征日本
[02:03.52]援军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战果
[02:08.42]井上镜是这样记载的
[02:11.11]蒙古于一二七四年十月初占领了对马
[02:15.75]伊旗两岛
[02:16.95]继而侵入肥前
[02:18.84]松浦郡
[02:20.17]使日军处于不利
[02:22.01]不得不暂时退却到大宰府附近
[02:25.97]援军虽然赶走了日军
[02:28.31]但不在陆地宿营
[02:30.05]夜间仍然回船舰
[02:32.75]当援军回到舰船的时候
[02:34.83]呢
[02:35.09]恰遇当夜有暴风雨
[02:38.07]援舰沉没两百余只
[02:40.67]所于援军撤退
[02:42.33]日本才免于难
[02:45.26]台风乍起的时候
[02:46.7]由于不熟悉地形
[02:48.44]援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
[02:52.95999]不是互相碰撞而翻
[02:54.7]就是被大浪给打沉了
[02:57.0]午夜之后
[02:58.0]台风渐停
[02:59.12]但是暴雨又降
[03:01.36]加上暴黑一片
[03:03.08]洛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
[03:05.82]新都怕日军趁机来袭
[03:08.52]下令冒雨撤军回国
[03:11.3]此一役
[03:12.3]援军死亡的兵卒达一点三五万人
[03:16.48]日本的史书则称之为文水之役
[03:20.75]第二天早晨
[03:22.15]日军在大宅府水城列阵
[03:24.70999]但不见援军进攻
[03:26.69]派出侦查人员才知道
[03:28.99]波多海面已经没有援军的船只
[03:32.23]援军撤退了
[03:34.32]一二八一年
[03:35.24]忽必烈第二次东征日本
[03:37.94]忽必烈以日本杀使臣为由
[03:41.48]召集了南宋新覆军十万人
[03:44.6]组成了一支大军远征日本
[03:47.06]然而呢
[03:47.98]日本守军已经有前一次抗击蒙古的经验
[03:52.12]他们在湘崎
[03:53.48]津津等处沿岸构筑了防御工事
[03:57.72]然且以精锐的部队开进了致贺岛
[04:01.6]与东征的援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04:05.43]蒙古军队没有看到胜利的希望
[04:08.27]两个月之后
[04:09.49]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酷暑海岸
[04:13.81]蒙古军企图再一次的撤人海上
[04:17.19]但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04:19.47]一些东陆风的袭击下
[04:21.45]蒙古东路军损失了三分之一
[04:24.21]江南军损失了一半
[04:26.61]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者溺死
[04:32.3]美国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考古学家兰德尔
[04:36.94]佐佐木对一九八一年从高岛附近海底打捞上来的七百多块蒙古战舰残骸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
[04:48.18]佐佐木表示
[04:49.84]很多蒙古战舰龙骨上的铆钉过于的紧密
[04:54.56]甚至有时在同一个地方有五六个铆钉
[04:58.02]这说明这些类材在造船的时候曾经发反复使用
[05:02.99]而且很多龙骨本身质量就很低劣
[05:07.52]当时啊
[05:08.32]造船工业发达的中国江南以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
[05:15.36]部分地区呢
[05:16.56]仍然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
[05:19.28]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
[05:26.39]一方面
[05:27.29]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
[05:29.91]认为元朝出兵日本
[05:31.83]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
[05:34.47]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05:38.01]另一方面
[05:39.03]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
[05:45.82]实属难事啊
[05:47.57]高丽人只得在匆忙之间敷衍了事
[05:50.87]这些舰船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05:54.63]蒙古战船不适于航海作战
[05:57.88]至于船舰的设计
[05:59.44]据史料记载
[06:01.08]一二八一年
[06:02.28]蒙古军队的大多数战船都是平底的河船
[06:06.48]采用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
[06:10.74]但是这种结构并不适于航海作战
[06:14.48]所谓的水密隔舱
[06:16.22]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又一个舱区
[06:22.18]舱数一般为八个到十三个
[06:24.98]它大约发明于唐代
[06:27.04]宋代以后被普遍采用
[06:30.21]虽然该结构便于船上分仓
[06:33.11]有利于援军在航海途中进行军需品的管理和装卸
[06:38.15]但是舱板结构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
[06:43.03]简化了主体结构
[06:44.59]削弱了船播整体的横向强度
[06:48.43]佐佐木还发现
[06:49.93]战舰残骸的碎片没有一块超过三米的
[06:53.69]大多数碎片都是在十厘米到一米之间
[06:58.19]他据此推测
[06:59.73]这蒙古战船可能采用了类似于新安古船的一种鱼鳞式的船壳结构形式
[07:07.31]其船壳之间不是平接的
[07:09.53]是搭接的
[07:11.03]这种结构在巨浪的拍击之下容易破裂
[07:15.43]佐佐木表示
[07:16.43]对沉船遗址的现有研究只是冰山一角
[07:20.69]他希望能够借助声呐和探地雷达
[07:24.03]得以更深入的了解当时蒙古的造船技忆
[07:27.81]进而破解沉船的真相
[07:30.83]还有研究认为
[07:32.19]除了豆腐渣舰队拖后腿之外
[07:35.07]蒙古人的后勤和装备也比不上日本人
[07:39.39]要是论吃苦耐劳
[07:40.93]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
[07:43.31]必要的时候
[07:44.31]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来维持生命
[07:48.85]蒙古人作战时
[07:50.29]机动敌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
[07:53.63]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来解决
[07:59.27]可这两次战争的当中
[08:01.06]蒙古人偏偏没法发挥自己的特长
[08:04.44]他一直没能突入到内地居民区
[08:07.42]他不可能有平民供给他们掠夺呀
[08:10.64]此外
[08:11.46]日本人的武器也优于蒙古人
[08:15.08]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啊
[08:19.9]日本战刀的性能
[08:21.56]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
[08:26.62]是的
[08:27.1]古代最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大马士革钢
[08:32.86]日本钢
[08:33.8]马来钢
[08:35.0]中国最好的钢其实也是一种焊接的花纹钢
[08:39.06]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那样出色
[08:42.4]日本除了具有好钢之外
[08:44.44]其栈刀的优良性能还来自于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
[08:51.12]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
[08:53.56]使得普通民兵都拥有一把好刀
[08:56.8]而蒙古军队使用的质量较差的冰铁刀
[09:00.48]很多大刀在对砍的时候就失去利刃了
[09:04.71]在两次战争当中的八年的间隙期间
[09:08.41]日本人似乎还改进了他们的弓箭
[09:11.65]第二次入侵的时候
[09:13.49]蒙古人发现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09:18.97]已经和蒙古的强攻不相上下了
[09:22.58]而保留至今的图画上来看
[09:25.3]日本人的长弓与当时最先进的英格兰长弓有几分相似
[09:30.84]大约有一点五米
[09:32.98]由于日本人本来就矮小
[09:35.62]画面上的日本弓箭手
[09:37.86]好像比他们所持的弓还要短呢
展开